AI识字 字体品牌 字体合集 字体资讯

该文章未提交审核, 请编辑完成后提交审核。

该文章未通过审核,感谢您对字由的贡献。

该文章正在审核中,通过后将会自动显示在字说字话页面。

汉仪金陵刻经

{{tag.name}}
发布时间{{(article.publish_stamp||article.timeStamp)|time('yyyy.MM.dd')}}评论{{article.comment_count}} 字体{{length(article.fonts)}}

转载自 {{article.sourceName}}



类型

刻本

风格

古典 / 雅致 / 端庄 / 秀丽 / 肃穆 / 刀刻 / 文艺 / 中国风

应用领域

品牌 / 标志 / 广告 / 游戏 / 书籍排版 / 影视 / 产品包装


汉仪金陵刻经|传承非遗


汉仪金陵刻经是一款有着匠人精神的木刻雕版字体。由南京理工大学的王潇娴老师主创设计,在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省级传承人邓青之的全程参与下,与汉仪字库合作开发而成。 


这款字体不仅传承了手工刻印的书法特点,还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使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得到了数字化的发展与应用。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约起源于唐朝。公元1866年(清朝同治五年),中国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的奠基人杨仁山等有识之士创办了金陵刻经处。 


金陵刻经处不但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老的木刻水印技艺,还收藏了大批有价值的佛经版,并形成了独特的载籍艺术风格。2009年,以金陵刻经处等为代表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金陵刻经处的载籍木刻印刷需经历写样、刻板、印刷及装帧四道手工程序,其中写样、刻板环节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艺要求很高,需经过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长期训练和培养机制才能达成。 目前金陵刻经处的传承人很少,且只有邓清之老师能够写样,人才的培养与技艺传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手工刻写所呈现的审美价值,是其载籍艺术的珍贵之处,但同时也是雕版印刷艺术传承的短板。为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金陵刻经技艺进行有效的活态化研究,汉仪金陵刻经应运而生。




王潇娴老师在设计之初对金陵刻经字体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研和考察。金陵本“纸质绵柔,字大如钱,版式疏朗,清净庄严;刻印之佛像,刀法细腻,章法谨严,形神兼备,层次分明;完美地将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技艺同佛教文化与佛教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了宗教性、艺术性、文物性兼具,独树一帜的刻印风格。”




经过多次考察及与传承人邓清之老师的交流,考虑到“金陵本”的风格样貌、刻本的市场流通次数及保存程度等多种因素,最终选取了杨仁山居士时期的《佛国记》为设计蓝本。




汉仪金陵刻经|字形端正肃穆


汉仪金陵刻经的字面较大,字形端正,重心偏上,体态庄重,带有木板雕刻的传统意味。



汉仪金陵刻经|笔画如刀刻


汉仪金陵刻经集传统经典雕版印刷技艺之大成,强调刀刻感。独具匠心的精神结合现代设计铸成了这款清净庄严、敦厚平实的字体。



汉仪金陵刻经的笔画规范性强,两线相交处统一45°切角。字体为了避免过于尖锐,加入了圆角的处理,在追求刀刻感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手工的温暖。



汉仪金陵刻经|贴近刻本原貌


汉仪金陵刻经遵从了传统的书写方式,使其在布白均衡且易识别的前提下,最大程度还原了刻本的原貌。



汉仪金陵刻经|中西文匹配


汉仪金陵刻经的西文以Humanist风格衬线体为基础。Humanist旨在复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手抄本风格,拥有传统、古典的美感,与宋刻本的字体气质相符。



汉仪金陵刻经|设计团队


汉仪金陵刻经由“高校科研——刻经处非遗传承人——字库企业”三方共同合作开发而成。




汉仪金陵刻经|样张展示










版权声明:{{article.isOrigin?'本文系字由用户的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问题请通过意见反馈与我们联络'}}

相关字体

文章评论

评论
{{item.user.name}} {{item.timestamp|time}}
{{item.content}}
{{item.reply.user.name}}: {{item.reply.content}}
回复
回复

还没有人留言

查看更多 >

字体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