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识字 字体品牌 字体合集 字体资讯

该文章未提交审核, 请编辑完成后提交审核。

该文章未通过审核,感谢您对字由的贡献。

该文章正在审核中,通过后将会自动显示在字说字话页面。

这个汉字怎么设计啊??Adobe的设计师也懵逼

{{tag.name}}
发布时间{{(article.publish_stamp||article.timeStamp)|time('yyyy.MM.dd')}}评论{{article.comment_count}} 字体{{length(article.fonts)}}

转载自 {{article.sourceName}}


2014年,Adobe和Google共同领导开发的思源黑体首次发布,1.001版本支持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及韩文四种语言,并有7种不同的字重和分属于超过6万个字形中的4万多个不同字符,成为了当时涵盖字符数量最多的字体。



去年11月,思源黑体的2.000版本发布,新版本中加入了香港地区的字形、调整了部分字形和注音符号,并新增了近两千个新字形。



此次更新中还加入了被称为“最复杂的和制汉字”的「⿳雲⿲雲龍雲⿰龍龍(taito)」(部分字符显示不全,可参考下图右侧所示),汉字总笔画多达84画,由三个“雲”和三个“龍”字组成,一般被认为在古时作为人名使用。而我们熟悉的Biáng字也仅有57画。



下文为Adobe字体设计师吉田大成不久前发布的博客文章摘录,吉田大成在此次更新中负责了笔画最多的汉字「⿳雲⿲雲龍雲⿰龍龍」的设计。


吉田大成的部分设计作品



我在2018年4月入职Adobe公司,入职一周左右,就接到了主导思源黑体开发的字体设计师西冢凉子小姐的委托,要设计在此次思源黑体的更新中负责这个笔画多到令人咋舌的汉字设计。


雲,雲,龍,雲,龍,龍,要把这六个复杂的汉字压入一个汉字中本来就不容易,而如各位所知,思源黑体有7种字重、4种字形,那么就是84画×7字重×4字形=2352画,虽然并不是一切从零开始,但这样的工作量时我在大学期间想都不敢想的。


“雲”和“龍”在尺寸上的区别


1.各部分的配置


因为是现有字体中不存在的文字,所以在制作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元素组合起来,字体的架构就会乱掉了。字体的制作完全是在摸索的状态下展开的。


最开始我尝试了用“雲”和“龍”组成五角形的方式,然后在西冢小姐的提示下,慢慢地将字形调整到接近正方形。在这个过程中,棘手的问题来了——究竟应该将上部的“雲”和下部的“龍”扩大到什么程度呢。因为中间横拍的“雲”“龍”“雲”三字几乎已经排得满满的了,所以上下两部分的大小就成为了决定文字字面大小的关键因素。


单纯复制粘贴的话就会变成左图所示效果


这当然不是只简单复制两字就可以的事情,在实际制作中,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将文字变形。和中文字体一样,日语中汉字的字体大部分都是被收在正方形外框中的,这个汉字也应该被设计成接近正方形的样子,使其可以被识别成一个“汉字”。尤其是在面对粗体字的时候,将字体压入正方形的工作要更加困难。


2.字重的展开


思源黑体一共包含了从extralight到heavy七种字重。在完成extralight后再相应地制作heavy时,由于它笔画的复杂性,不能像用和其他汉字一样的量来加粗。空间是有限的,必须盯着留白的部分一点点谨慎地来制作,如果字体中间的“龍”字变粗了,会同时对五个方向产生影响,所以这会是个大工程。



举汉字下部的两个“龍”字为例,看起来虽然是简单的5个汉字的配置,但由于文字中“立”上方的部分不同,纵画的长度和位置也会有所不同。设计字体是要综合考虑这些所有的元素来完成的。



3.不同语言的扩展


思源黑体不仅有7种字重,还要分别对应简体字、繁体字、繁体字(香港)、日语、韩语这五种语言的表记,一共有4种不同的字形,在不同语言中汉字的元素也会有细微的变化,必须根据不同语言的表记特征,从日语的书写出发,仔细进行调整。完成后各语言具体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版权声明:{{article.isOrigin?'本文系字由用户的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问题请通过意见反馈与我们联络'}}

相关字体

文章评论

评论
{{item.user.name}} {{item.timestamp|time}}
{{item.content}}
{{item.reply.user.name}}: {{item.reply.content}}
回复
回复

还没有人留言

查看更多 >

字体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