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文章未提交审核, 请编辑完成后提交审核。
该文章未通过审核,感谢您对字由的贡献。
该文章正在审核中,通过后将会自动显示在字说字话页面。
关于“新浪潮”设计,这位女性设计师你不得不知
{{tag.name}}发布时间{{(article.publish_stamp||article.timeStamp)|time('yyyy.MM.dd')}}评论{{article.comment_count}} 字体{{length(article.fonts)}}转载自 {{article.sourceName}}
“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New Wave Typography),是由瑞士的巴塞尔(Basel)和几位原来与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关系密切的设计家所发起。新浪潮的版面设计不但是对于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挑战,更加启发了整个平面设计界对于新思路建构的可能性,1980年后,“新浪潮”成为了西方非常流行的平面设计风格。作为数字时代的先驱艺术家之一,阿普里尔·格雷曼(April Greiman)被公认为是首批将计算机技术作为设计工具的设计师之一。格雷曼与早期的合作者杰梅·奥德格斯(Jayme Odgers)一起,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将欧洲“新浪潮”设计风格引入美国。毫无疑问,阿普里尔·格雷曼(以下简称“格雷曼”)是一位思想家和艺术家,她的跨媒体项目及创新的想法在过去的30年里影响了全世界。她将图像、文字和色彩作为时间和空间的对象进行探索,将艺术和技术的独特融合奠定了她的创作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格雷曼不断结合先进技术进行创作,为整个设计界带来的重要的影响。
格雷曼出生于20世纪中叶的纽约婴儿潮时期,小时候的她便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与她有一个勇于提出质疑、敢于冒险的家庭是脱离不了关系的。格雷曼的父亲、母亲和她的姨妈都是她优秀的榜样。家里的女性多是独立坚强的角色,格雷曼的姨妈曾参与齐格菲歌舞团演出,并把事业上的卓越作为人生中的头等大事。格雷曼回忆说,她的母亲是一个冷静的、喜欢脚踏实地做事的人,她的父亲则是一个好奇心十足的、喜欢四处游荡的探险家。
长大后的格雷曼决定申请进入罗德岛设计学院就读,于是她开始接受正规的设计教育。尽管这次申请失败了,但学校招生主任认为她的作品集在图形学方面非常出色,并建议她申请堪萨斯城艺术学院(Kansas City Art Institute)的平面设计系。当时的格雷曼并不知道平面设计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她还是接受了这位招生主任的建议申请了这所学校,最终顺利入学。格雷曼在堪萨斯城艺术学院就读时被传授了关于现代主义的内容,这成为了影响她后面设计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影响了她选择到瑞士的巴塞尔设计学院进修的决定。
说到“新浪潮”,平面设计领域的朋克反叛起源正是源于瑞士的巴塞尔设计学院,这是一所以干净简洁的瑞士风格享誉世界的设计学院。“新浪潮”这一运动的发起人是在设计学院里任教的老师——沃夫冈·魏因加特(Wolfgang Weingart),作为国际知名的平面设计师,魏因加特将传统的铅字排印变为一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他教过的学生遍布欧洲、南北美洲、亚洲、大洋洲。魏因加特的课程带有十足的实验性,可以这样说,上他的课就像进入一个实验场,学生得重新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来进行重新考虑可读性信息与排版之间的关系。关于魏因加特的故事,后面我们可以再以文章形式继续进行探讨。格雷曼也是沃尔夫冈·魏格特的学生,作为魏因加特的得意门生之一,格雷曼从巴塞尔设计学院毕业之后,一直延续魏因加特教的实验性尝试,对文字意义、二维平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和探索。
我不雇佣平面设计师。在我的创作中,所有的合作者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其中有网站管理员、研究员、艺术家——这些合作者的身份完全取决于项目本身的内容是什么。”为了寻找设计上的新灵感,格雷曼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决定离开纽约,她选择搬到洛杉矶生活和工作。在当时,洛杉矶的博物馆和画廊都很匮乏,甚至连喝上一杯像样的咖啡都不太可能。但是,就在这种缺乏既定的设计实践的情况下,反而为格雷曼探索传媒设计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
在搬到洛杉矶后的第一份工作中,格雷曼聘请了杰梅·奥德格斯(Jayme Odgers)为其拍摄一系列照片。值得一提的是,奥德格斯曾是美国知名平面设计师保罗·兰德(Paul Rand)的助理。这两位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开始了长达4年的合作关系,在这4年中,他们创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作品,这其中包括1977年由奥德格斯执导并拍摄的加州艺术学院的海报,1980年的中国俱乐部餐厅广告,以及为1984年奥运会设计的海报。WET杂志,1971年9月封面,设计:格雷曼&奥德格中国俱乐部餐厅广告,1980年,设计:格雷曼&奥德格
发明了Photoshop或其他后期软件的人也并不是用这些软件来进行设计的,软件没办法为你解决在创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你必须跨越技术上所面临的困局。”
1982年,加州艺术学院邀请格雷曼到学校指导平面设计系的课程,她在这期间一直致力于探索设计教育,并获得了当时最先进的视频和数字化设备进行实验。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和新媒体中,利用业余时间探索数字领域,寻找潜在的影像制作能力,她开始使用视频和模拟计算机进行创作,通过新媒体将不同的元素结合起来。格雷曼凭直觉知道,平面设计领域正在迅速变化,新兴技术将很快融入日常设计实践。
格雷曼并不喜欢别人称她为平面设计师。她更愿意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艺术家、老师、思想家和沙漠探险家,她不知道为什么人要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称号上?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给别人贴一个固有的标签?1984年,她成功地游说学校领导将“平面设计”这个系别的名称改为“视觉传播”,她觉得“平面设计”这个词对未来的设计师来说太过局限。这个名称的意义直到后来才变得深刻起来,直到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已意识到,技术的更新迭代彻底地重新定义了平面设计这个领域。
太平洋设计中心海报,1983年,图片:©Cooper Hewitt同样也是在1984年,世界首款麦金塔电脑(Macintosh)发布了,据说在那一年,格雷曼在参加了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凯(Alan Kay)的TED演讲后,她从演讲现场出来后直奔梅西百货(Macy 's),花了一大笔钱购买了第一台麦金塔电脑,虽然具体的金额我们不知道,但只知道在当时而言,这是一笔非常高昂的费用。在当时,大多数设计师对将计算机运用到设计实践中持怀疑态度,也许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心,害怕手的触感会被比特和字节的力学所取代。而一些有远见卓识的设计师则意识到了这股新媒体潮流的巨大潜力,这其中就包了阿普里尔·格雷曼,格雷曼从小就是工具和技术的狂热爱好者,她很快就成为了数字传媒设计的先驱者。
数字媒体的魅力来自于她生命的核心,一种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和质疑的核心,这种好奇心和质疑激发了她探索的欲望,并激发了她前沿的设计能力。
1984年对于格雷曼来说发生了很多事,在那一年,她为Ron Rezek完成了一幅名为“虹膜之光”(Iris Light)的海报,在这件作品中,格雷曼创造性地将视频图像、新浪潮的文字排版风格融入到传统设计元素当中。这张海报也可以视为是她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她觉得这是第一个构思和美感上都非常成功的作品。
如果你赋予一件事以意义,它就是有意义的。我喜欢这个存在于物理学中的概念——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被观察者就是观察者。工具和技术开始决定你看待事物的方式。”1986年,格雷曼为美国知名博物馆沃克艺术中心出版的《设计季刊》(Design Quarterly)第133期做了设计,每一期的《设计季刊》都会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探讨,在第133期中,格雷曼以“这一切(设计及其媒介)有意义吗?”为主题,对设计界的敏感性和对设计构成要素的先入之见进行了重大抨击。格雷曼本人成为了第133期《设计季刊》关注的焦点,她在这一期杂志中所呈现的作品也非常值得关注。“这一切有意义吗?”,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写过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格雷曼很认同维特根斯坦的结论:“如果你赋予它意义,它就有意义。”她说,“我喜欢这个存在于物理学中的概念——观察者就是被观察者,被观察者就是观察者。工具和技术开始决定你看待事物的方式。”这些想法让格雷曼想起了还是孩童时期的自己,那个对万事万物都有着纯粹奇心的自己。在第133期《设计季刊》的设计中,她将一幅作品重新排版成一张海报,使之折叠起来几乎成为3×6英尺的大小。海报正面是她本人的裸体影印,文字和图片交织其中;背面则是色彩鲜艳的视频图像,结合发人深思的评论以及对设计过程中的标注。作品本身不仅让人看到当时美国的时代思潮——越战、选举权、女权主义等等,在设计圈内则引发对计算机作为设计工具的热烈思考。在她的作品之前,设计师认为计算机有违干净、简洁、精确的瑞士风格设计;但看过她的作品之后,很多设计师开始重新考虑这个问题。要知道最早期的计算机无论是在显示技术、绘图技术、输出技术上都非常非常原始,她这张海报就是打印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完成。
平面设计不再是平面设计,我们之所以还没将其改名,只是因为还没想到一个新的名字来取代它。”格雷曼认为自己是传统现代主义和未来设计师之间沟通的天然桥梁。她在堪萨斯城艺术学院接受了古典教育,在巴塞尔艺术学院成为沃夫冈·魏因加特的研究生,使她具备了现代主义传统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她却是一位新美学的积极倡导者,向怀疑者们捍卫视觉和概念美学,以及新技术。“在20世纪,人们所定义的平面设计离不开谈论字体设计、插画、海报设计等等领域,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动态图形、万维网和交互式的应用程序。世界正在不断改变,关于平面设计的定义也在改变。”格雷曼坚持认为,我们必须对全新的设计精神持开放态度。平面设计不再是平面设计,我们之所以还没将其改名,只是因为还没想到一个新的名字来取代它。“改变建筑与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为南加州建筑学院设计的海报,1986年“Making Thinking”海报,1990年为AIGA征集参赛作品设计的全息模型海报,1993年“这不是你想象中的阿普里尔·格雷曼”,波尔多展览海报,1994年3D眼镜,1986年,图片:©Cooper Hewitt美国洛杉矶MAK艺术与建筑中心邀请函,图片:©Cooper Hewitt“手捧一碗米饭”大型壁画装置,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韩国城
版权声明:{{article.isOrigin?'本文系字由用户的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问题请通过意见反馈与我们联络'}}
相关字体
文章评论
还没有人留言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