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文章未提交审核, 请编辑完成后提交审核。
该文章未通过审核,感谢您对字由的贡献。
该文章正在审核中,通过后将会自动显示在字说字话页面。
端整古秀,朴拙大方的一款古隶
{{tag.name}}
类型
书写字体
风格
传统 / 书法 / 隶书 / 古朴
应用领域
标志 / 书籍 / 杂志 / 展览 / 艺术
汉仪文博古隶缘起于2019年全国设计师书法展,由汉仪签约作者张文博书写。张文博的创作建立在传统书画整体观照之上,重视笔墨的格调。这款书法字体取法古隶,朴拙大方,庄重而内敛,既具备传统书法的精神气质,又满足字库传播和使用的实用功能。这款字体适合作为标题字体应用于文化艺术领域,传达直接而朴素的力量与美。
古隶,汉隶形成之前的隶书,较多古汉字笔意,是尚未成熟的早期隶书。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秦国文字相比于战国时代其他国家的文字较为保守,在日常使用文字的时候,为了书写的方便,而不断破坏、改造正体字形,文字笔画趋向省减和平直,由此产生的秦国文字的俗体就是隶书形成的基础。
甲骨文、金文、篆文大多彰显刻工刀法,而自秦简开始,书于竹帛的古隶保留了书写线条,人们得以直接欣赏毛笔墨迹。
在具体书写时,作者有意将传统隶书左右舒张的取势变为正方形,使整个字看起来既敦厚又不失灵动。将传统隶书中秀美与朴拙一路的风格与摩崖石刻的线质融合起来,使每个字看起来既庄重又内敛。
由篆入隶,乃书法史上的大事,隶书破圆为方,确立了方形的汉字“横平”“竖直”的基本构成。汉仪文博古隶的字形体势平整,中宫放松,而笔势略向右去。
另一方面,书写线条得以保留,书写者的情绪流露于笔锋。作者张文博强调汉字书写的笔法和传统,在汉仪文博古隶这款字体中:不难发现传统书法的笔法和特征在每一个字中克制地有所着重:
波磔,形容隶书水平线条之飞扬律动,尾端的笔势扬起而出锋。古隶少有后代隶书鲜明的笔法风格,这款字体取其骨架而加以巧饰,波磔笔较为内敛,收笔处轻轻挑笔,有微微上扬之势。
长掠温润敦实,弯掠、横掠拙中见巧,短掠反向上提。
捺笔起笔藏锋,捺出气势,有力而灵巧;弯钩、抛钩、走之旁坚实而自然。
点画俯仰有致,或圆而短促,又或与短掠一并上提,在温厚敦实的字形之中增添了一笔灵巧。
这款字体中包含大量异体字,在汉字字形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尤其是早期隶书形成的过程中,新旧字形往往并存,纵惯汉字的发展,汉字的总数也是不断增多的,异体字也占其中的一部分。作者在书写创作中或取碑帖中的异体字,或取篆书古文字写法,或取书法艺术中常见的异态写法,赋予整套字库古韵。
汉仪文博古隶的西文部分由汉仪字库的西文设计师史贺达设计,为了让西文字体能够传达出古隶的高古朴茂,而选择以安色尔体(Uncial)为基础进行设计。安色尔体是一种在公元4—8世纪广泛流行于拉丁文化圈的誊抄字体 ,与当代罗马体在结构上有着较多差异,如此一来,西文语境下也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历史感和神秘感。
书写体的笔画线条于古隶之波磔相呼应,秀美而古雅。
西文部分书写的差异化写法和中文部分的异体字极具历史文化底蕴。
版权声明:{{article.isOrigin?'本文系字由用户的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问题请通过意见反馈与我们联络'}}
文章评论
还没有人留言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