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识字 字体品牌 字体合集 字体资讯

该文章未提交审核, 请编辑完成后提交审核。

该文章未通过审核,感谢您对字由的贡献。

该文章正在审核中,通过后将会自动显示在字说字话页面。

那些让人想到“台湾”的字体

{{tag.name}}
发布时间{{(article.publish_stamp||article.timeStamp)|time('yyyy.MM.dd')}}评论{{article.comment_count}} 字体{{length(article.fonts)}}

转载自 {{article.sourceName}}



文章首发于:blog.justfont.com

作者:苏炜翔,也可以叫 BBC。喜欢听故事与说故事,同时是字体爱好者。justfont blog 编辑。2014 年与柯志杰合著《字型散步》,并在 2015 年担任 jf 金萱字型家族募资专案负责人。


一早出门,门口停了台货车,货车上的水果纸箱都是这个字体。中午出去吃饭,小吃摊的招牌也是这个字体。下班后去看中医,药袋上也有。晚上去倒垃圾,垃圾车外壳又是它。去买宵夜,「盐酥鸡」八成也是这字体。顺道去五金行买个水管,一瞥就知道是五金行。偶尔上街抗个议,警备车上也是这个字体。我们还可以一直举例下去。

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但选台湾代表字型若只看使用率的话,《商用字彙》的楷书应该能高票当选。

不久以前,我们以为大致不脱文鼎、金梅或中国龙三家公司都曾出品的「毛楷」类字型。前年台北市长选举时,神通广大的乡民还找到了「经典繁毛楷」做成文创商品。这些字型在骨架与笔形上太过神似,可能是互相「参考」来「参考」去的缘故,原著应已不可考。

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大稻埕专刻铁皮空心中英文字的「柏祥号」发现一本书,把我们都吓坏了。

本来就一直很好奇,为什麽打铁出来的字长得都很像「毛楷」,莫非师傅也套字型去打?。想请师傅帮我们打「字海」一探究竟,结果师傅说他不会打「海」,原因是因为字帖上没有。

什麽?师傅?你说什麽字帖来著?

曾经,招牌店必备的《商用字彙》

民国 71 年版《商用字彙》楷书篇内页


那本字帖是《商用字彙》楷书篇。由文史哲出版社印行,年代是民国七十一年,也就是还没有个人向量电脑字型的年代。原著为刘元祥先生。当下我们只知道这麽多而已,但翻著翻著,实在无法不惊呼:「天啊,找到了。」

文史哲出版社裡通常不会有人在那边对著书本哇哇叫。顾店的总经理也有点摸不著头绪,为什麽要买这麽久以前的招牌店字帖呢?但热心的她一边招呼著一边说,这裡还有其他系列呢。

什麽啊啊啊啊竟然还有系列。

《商用字彙》不只有「楷书」篇,还有「颜体(颜真卿样楷书)」、「分书(隶书)」、「行书」。一翻开,果真也是招牌上很常见的字体。没想到竟然在这裡一网打尽,全是同一个人写的。



如果你长期生活在台湾,一定对这些字体不陌生


文史哲出版社彭正雄老板说,这些字帖以前几乎每家招牌店都有。这系列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六十年代,也就是 1970—1980 之间。写作者刘元祥先生自己先付梓,后来交给彭老板的文史哲出版社印行再版。据彭老板表示,这套书一本卖 500 元新台币(当时一碗阳春麵是 1.5 元),共卖了 2000—3000 本左右。照这个规模推估,差不多大多数招牌店都买了吧。这还无法计算盗印版。据闻盗版一本 300 元,所以卖得更好。


刘元祥先生


彭老板想了一下,刘元祥先生大约在 2001 年左右就过世了,我们已无法获得第一手消息。据《商用字彙》上的书籍资料,刘元祥是山东潍县人,民国 13 年生(1924)。

曾经在台北市政府替长官写书法(婚丧喜庆红白帖、匾额、輓联类)。也有许多熟门熟路的人会私底下求字于他。彭老板因为印书的关系,看到书封上的字很喜欢,便透过印刷厂找到了刘元祥先生,为文史哲出版的书题字。听到这裡,或许会以为他是位写字匠,其实不然。

台大历史系的阎鸿中老师曾跟随刘元祥先生学习书法三十馀年,忆起恩师,仍景仰万分。刘元祥,字大镛,礼貌上应该称呼为刘大镛先生。毕业于济南师范学院,二次大战时加入中国青年军,随国民党政府来台后退伍。曾在中学任教,但与体制理念不合,遂不愿再执教。偶然帮开招牌店的朋友写字,意外成名,就渐渐以此为生计。

老古出版社印行的《佛门楹联》由南怀瑾先生撰联,书封上写刘大镛敬录,阎鸿中老师认为较近于他的日常书写。彭老板也说,他著作署名是有区隔的。书法类作品留的是字「大镛」,《商用楷书》登记著作权,所以留本名。

民国六十一年起,应南怀瑾先生之邀,刘大镛在其「东西文化精华协会」教书法,前后有三年左右。这是他唯一一次开班授课。阎鸿中上课时只有十岁,但往后三十年,仍不时向刘元祥请益书法。回忆起老师,阎鸿中说,刘大镛历临碑帖,相当熟悉古人底蕴,用功甚勤。然而他纯为自娱,也是个人修养的方式。没有办过展览,也没有卖过字画,实在是因为生活所需,才靠题字赚钱。当时,一段封面题字,可以收新台币 10 块钱。彭老板与刘大镛来往多次,遂成好友。刘先生索性不收钱了。

或许一方面是想流传自己的作品,又想以此带来一笔收入,所以刘元祥在民国 60 年代自己刊印了《商用字彙》套书。后来找上了彭老板替他再版。彭老板一口答应了。售价 500 元一本,300 元归作者,200 元归出版社。


刘大镛先生上课时示范的笔迹。阎鸿中提供


介在印刷字型与书法之间


不过,据阎鸿中表示,刘大镛时常感慨无形中受到工作影响,书艺不能免俗,颇为遗憾。艺术家对自己的要求严格,是可以想像的。但既然业界採用率高,后来他也愿意无偿让电脑字型业者使用,就当作是推广书法艺术。或许因为如此,他的四套书法体才成为全台湾最常见的招牌字型。

有些书法老师可能一看到就嫌呆板,嫌搭配起来没有书法应有的美,却又同意这些字体适合招牌与印刷。甚至也不会否认,《商用字彙》系列其实是「商业设计」,或根本该说是「准字型」作品。

以《商用字彙》楷书而言,每个字都框在同样的范围裡、视觉上几乎一样大,这在书法上不必然是件好事。书法较讲究变化,行气参差,有飞舞的感觉。但这可能无法满足大部分商家招牌的需求。这套字其实是以标题、看板文字角度出发「设计」的。跟做字型的原则很像,要考虑到排列组合,不能有些字特别突出,或有些特别小,要讲究饱满、显目、易读、而且预先假设到任何场合都能用。

从下图的比较我们可以观察到中间施春茂先生所临的《九成宫醴泉铭》是结构形状变化最明显的。以一行行来看,会觉得比较有错落起伏的感觉。书法裡的「行气」就是这个意思。而字型化的刘体楷书,单字形状变化较少,不过再比较右边的「楷体-繁」(接近标楷体的电脑楷书字型),刘体楷书变化又更丰富了一些。


比较电脑化刘体楷书、书法《九成宫醴泉铭》以及 Mac 内建字型「楷体-繁」


模糊化后,比较三种字体的易认性。




若把三种字体变成纯粹的外框,会发现书法《九成宫》最形状变化最灵活,有行气。

楷体-繁相较之下每个字的轮廓较为接近。而刘体楷书则介于中间。


非战之罪

虽然有书法的基因,不过还是会有人觉得刘体楷书失去了书法应有的气息。尤其在许多卡典西德看板上(卡典西德是招牌割字最主要的材质),看起来甚至更僵化了。不过,字体要从纸本转换到任何其他媒介上,都存在著鸿沟,不只是数位化会遇到这个问题。

就拿从前招牌店是如何运用《商业字彙》来说好了:透过简单的设备,招牌店可以把字帖直接投影在看板上,依样描绘;刻空心字的师傅用描图纸也能複製字的轮廓。电脑字型版本则可能是原样直接扫描再透过特定方式转成贝兹曲线的。但是,投影法得到的是模糊的轮廓,描绘的师傅就像在玩著色书一样,还是有很多需要自己填补跟诠释的地方;刻空心字则是要打穿金属板,也很难 100% 重现毛笔的笔触。而大部分数位化后的刘体楷书,因为 auto-trace (自动描绘)设定不同,也不一定能完整表现原本丰富的细节。



光是比较线条边缘细节的丰富程度,就会发现任何一种再现方式都是重新诠释的

而这系列作品的影响力,正是一次次複製中所堆叠出来的。去到新加坡、柬埔寨,只要有华人街的地方,都能在招牌上看到他的字。但我们也得清楚一件事:绝大部分複製方式都难以 100% 原汁原味重现,《商用字彙》仍仅是「准字型」作品。总之,媒介的改变、数位化描绘的过程,都可能加入不同的诠释。





版权声明:{{article.isOrigin?'本文系字由用户的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问题请通过意见反馈与我们联络'}}

相关字体

文章评论

评论
{{item.user.name}} {{item.timestamp|time}}
{{item.content}}
{{item.reply.user.name}}: {{item.reply.content}}
回复
回复

还没有人留言

查看更多 >

字体地图